金屬油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
噴涂金屬漆時,經常會遇到顏色不均、流掛、桔皮、起泡等問題,不僅影響美觀,還可能降低漆膜的防護性能。今天就用最簡單的大白話,教你快速識別問題原因并解決!
1. 顏色不均勻(發花)
現象:漆面顏色深淺不一,金屬顆粒分布不勻,看起來“花斑斑”。
原因:
噴槍霧化不好,氣壓不穩或噴槍距離太近 。
稀釋劑揮發太快,金屬顆粒來不及均勻分布。
油漆未充分攪拌,金屬顏料沉淀。
解決方法:
調整噴涂參數:噴槍距離保持15-20cm,氣壓穩定在2-3Bar。
換稀釋劑:用慢干型稀釋劑,讓金屬顆粒有足夠時間流平。
充分攪拌:噴涂前攪拌油漆至少3分鐘,避免沉淀。
2. 漆面流掛(滴淚狀)
現象:油漆像“眼淚”一樣往下流,干了后形成難看的條紋。
油漆太稀或噴得太厚。
噴槍移動速度太慢,局部堆積過多。
控制粘度:按說明書比例調配,別亂加稀釋劑。
薄涂多遍:每層噴薄一點,等表干(約10分鐘)再噴下一層。
加快噴槍移動:勻速噴涂,別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。
3. 桔皮(表面粗糙)
現象:漆面像橘子皮一樣凹凸不平,摸起來粗糙。
油漆粘度過高,噴槍出油量太小。
稀釋劑揮發太快,漆膜來不及流平。
降低粘度:適當加稀釋劑,調到“牛奶狀”稠度。
調整噴槍:增大出油量,減少氣壓。
環境控制:避免高溫或大風天施工,溶劑揮發太快易桔皮。
4. 漆膜起泡
現象:干燥后表面鼓起小泡,一按就破。
基材有水分或油污(如金屬表面未清潔干凈) 。
油漆噴得太厚,底層溶劑揮發不出來。
清潔基材:用酒精或專用清潔劑擦凈表面。
薄涂施工:每層厚度不超過20微米,等干透再噴下一層。
修補方法:如果已起泡,打磨掉重新補漆。
5. 咬底(底層漆被溶解)
現象:面漆噴上去后,底層漆被“咬”出皺紋或起皮。
底漆未干透就噴面漆。
面漆溶劑太強,溶解了底層(如硝基漆噴在醇酸漆上)。
等干透:底漆至少晾24小時再噴面漆。
配套使用:底漆和面漆要用同一品牌或兼容產品。
弱溶劑面漆:換用溶解力較弱的面漆(如水性漆)。
6. 金屬顆粒上浮
現象:罩光清漆噴完后,表面有零星閃亮的金屬顆粒。
金屬漆未干透就噴清漆,顆粒被“帶”到表面 。
清漆溶解力太強,攪動了金屬層 。
延長晾干時間:金屬漆噴完至少晾30分鐘再噴清漆 。
換清漆稀釋劑:選擇揮發快、溶解力弱的稀釋劑。
預防小貼士
環境很重要:溫度5-35℃、濕度<85%時施工最佳,避免雨天或暴曬。
工具要匹配:金屬漆專用噴槍(口徑1.3-1.5mm),普通噴槍易堵。
試噴再開工:先在廢板上試噴,調整好參數再正式施工。